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刘封

第92章 借鸡生蛋,刘封诳潘璋投曹

三国:我不是刘封 神纹本神 8322 2024-12-27 15:13

  刘封的强势,让城头本就因孙权“转攻为守”而心疑的吴兵,又多了惊骇。

  以少胜多,还能擒全琮、败潘璋、刀劈韩当,有张辽逍遥津之战珠玉在前,这战绩对北方的魏兵而言也就一般。

  可对于江陵城头的吴兵而言,那就极为震撼了。

  江陵城有几万人的孙权,在以众敌寡的优势下,竟然被只有几千人的刘封连胜三阵?

  到底谁才是优势方啊!

  更令城头吴兵惊惧的是:哪怕刘封都给孙权送妇人衣服和妇人头巾且直接辱骂孙权不是男儿了,他们的朱然将军竟然只敢在城头放狠话。

  将乃兵之胆。

  兵的胆气取决于将的胆气。

  连朱然都没胆气出城跟刘封厮杀,又如何能让城头的吴兵心生胆气?

  吴兵的士气变化,也被朱然尽收眼底。

  朱然其实也明白。

  面对刘封的羞辱,若是表现太怂会让士气受到打击。

  朱然更明白的是:

  若为了一时之气就出城跟刘封厮杀,赢了则罢;若是输了,就不仅仅是士气受到打击,还可能大意失了江陵城!

  在权衡利弊后,朱然理智的选择了忍让。

  丢面子事小,丢江陵城事大,只要假装没听见,就不算个事。

  刘封暗道可惜。

  给孙权送妇人衣服和妇人头巾,是刘封针对假潘璋诈城失败而制定的后手。

  只要城头守将受不了激而出城厮杀,刘封就敢身先士卒陷阵血战,拼死一战夺回江陵城。

  “守将能忍,孙权未必能忍。”

  “嗯,还可以再嚣张一点。”

  刘封寻思一阵,遂将兵马后撤三里安营扎寨,又派人回大寨传令移寨,似乎真要三日后攻城。

  以江陵城周边多丘陵无高山的地势,待天明后,吴兵在城头就能眺望到刘封的营寨。

  先送孙权妇人衣服和妇人头巾以示羞辱,然后再在孙权眼皮底下安营扎寨。

  这等于是刘封在对着孙权贴脸开大后,不仅不跑还对着孙权勾手直呼:“来,爷再让你三招。”

  孙权是否能忍得住,刘封不知道。

  刘封知道的是,只要能激怒孙权,一切手段皆可用。

  次日上午。

  潘璋在寇安国的“看护”下来到了刘封的新营寨。

  原本潘璋是准备独自去江陵城的,寇安国却声称得到刘封的军令,坚持要让潘璋同行。

  故而在见到刘封时,潘璋面有愠色:“刘将军,你莫非要言而无信,反悔不放我离去?”

  刘封也不恼怒,安抚潘璋道:“潘将军,并非我言而无信,而是江陵的情况有些变化,你可能回不了城了。”

  潘璋脸色大变。

  在得知刘封昨夜离营后,潘璋心中就有猜测。

  此刻听刘封这般说,潘璋对心中的猜测又肯定了几分,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刘将军,你该不会是打着我的旗号,去诈城了吧!”

  刘封见潘璋猜中,抚掌一笑:“潘将军真乃奇才也!这都能猜到。

  不仅昨夜如此,前夜奇袭江津口时我打的也是潘将军旗号。

  如今这江陵城,应该没人会相信潘将军对吴侯还有忠心。”

  潘璋瞬间红温,又惊又怒:“刘封,你,你卑鄙,怎敢骗我?”

  “哎~,潘将军你这话就不对了。”刘封笑意温和:“昔日吕蒙夺三郡时,骗郝普而得零陵,时人皆称颂;如今我骗潘将军而行间计,潘将军怎还恼上了?”

  潘璋气得发抖。

  好!好!好!

  我成郝普了!

  潘璋瞪着眼、憋着气:“吴侯乃英明之主,绝不会疑我!”

  刘封作了个请的手势:“潘将军现在就可以前往江陵城,我绝不阻拦;我也想知道,潘将军所效忠的英明之主,是否真能对潘将军深信不疑。”

  潘璋忿忿而走。

  寇安国近前:“将军,你真要放潘璋离开?潘璋颇有勇力,又跟随孙权二十余年,孙权未必会猜疑。若是让潘璋回了江陵城,是在放虎归山啊。”

  刘封目光微凛:“不必担忧。你且引一支兵马跟在潘璋后方,若江陵城的守将放潘璋入城,直接射杀;若潘璋入不了城,就将潘璋安全带回来。”

  寇安国大喜:“末将明白。”

  打一开始,刘封就没想过放潘璋回江陵城,对潘璋的种种许诺,也只是在利用潘璋行计。

  潘璋不知道刘封的想法,往江陵城急急而奔。

  好不容易脱离了寇安国的“看护”,潘璋可不想再回去当俘虏。

  潘璋自信凭借二十余年对孙权的勤苦付出,回了江陵城依旧可以受到重用。

  一路狂奔到江陵城下。

  潘璋对着城头高呼:“我乃偏将军潘璋,快开城门!”

  又来?

  城头的军侯孔顺,看着城下气喘呼呼的潘璋,感到智商受到了侮辱:“狗贼潘璋,你还敢来诈城,真当我很好骗吗?”

  潘璋闻声一愣,旋即大怒:“你是谁的部下,姓甚名谁,竟敢对我无礼?”

  孔顺也不惯着潘璋,大声冷喝:“我乃朱将军麾下军侯孔顺,对你无礼又如何?贪生怕死的降将,也敢在我面前猖狂?”

  潘璋那个气啊。

  竟然连个小小的军侯都敢放肆了。

  想到刘封的话,潘璋努力克制怒火,尽量让语气平稳:“孔军侯,我并未投降,昨夜也是刘封假冒我的旗号来诈城,此乃刘封诡计,欲间我与吴侯。我也不为难你,你且去禀报朱将军。”

  孔顺却是不依,大笑嘲讽:“你说假冒就是假冒,真以为我傻吗?朱将军早令我严守城池,不放一人入城,今日你纵有万般理由,也休想骗我。”

  不论潘璋好说还是歹说,孔顺都是一副“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不管你说什么,老子就是不信你”的态度。

  就在潘璋气急败坏时,寇安国引兵来到城下。

  见到寇安国的兵马,孔顺更是大喝:“潘璋,你果然又带兵来诈城,幸亏我机警,现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潘璋回头看向寇安国,气得手背青筋直鼓。倘若手中有武器,潘璋真想一刀劈了寇安国来表忠心。

  寇安国显然也是防着潘璋的,左右悍卒都是披甲提刀,持弓搭箭,只要潘璋敢有二心,就会将潘璋射杀在此。

  “潘将军,既然入不了城,不如随我回营。”寇安国按住刀柄,口吻也是不容置疑。

  潘璋扫了一眼寇安国及其左右悍卒,又看了一眼城头,最终按下怒气,眼神也变得沮丧。

  虽说寇安国的到来让潘璋更加解释不清,但孔顺的态度也让潘璋心寒:若非孙权有授意,一个小小的军侯又怎敢阻扰他入城?

  我为至尊鞍前马后勤苦多年,至尊竟也疑我?

  大帐。

  刘封斜倚凭几,英武而儒雅。

  帐中火炉上,热水沸腾,酒坛置于其上。

  浓郁的酒香弥漫,令人垂涎。

  看着一脸沮丧的潘璋,刘封遂命人给潘璋斟酒。

  潘璋心中抑郁,也不言语,举樽就饮。

  刘封淡笑而问:“不知潘将军今后,有何打算?”

  潘璋心灰意冷,早没了刚开始的气焰:“天下已无我容身之地,或会寻个山野无人地,种瓜度余生。”

  刘封笑道:“潘将军切莫妄自菲薄。以你之才,天下间何处去不得?

  我以计间你,你必不愿投我,我亦不会强人所难。

  不如就此返回建业,带上家属部曲北投张辽,今后也可建功立业,不枉费这一身本事。”

  潘璋愕然抬头:“你让我投张辽?”

  下意识的,潘璋心中又起了疑心。

  直觉告诉潘璋,刘封肯定没安好心。

  刘封又道:“准确的说,是投魏王世子曹丕。曹操年迈,久病不愈,今年又带病出征汉中,料想时日无多。

  曹操若死,曹丕必会继任魏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曹丕继位,对内急需培植亲信,对外又急需获得战功。

  潘将军本是东郡人,若能弃孙权而向北,岂不是正合曹丕心意?曹丕又岂会不重用潘将军?”

  潘璋为人,好立功业。

  为孙权出生入死,也是因为孙权给得足够多。

  只是就此北投曹丕,潘璋又心有不愿。

  昔日孙权还是阳羡长的时候,潘璋就已经跟着孙权了。

  二十余年的恩情,也不是说弃就弃的。

  在心底,潘璋依旧对孙权还有念想。

  潘璋的反应,尽收刘封眼底。

  见状。

  刘封又道:“倘若潘将军心念孙权的旧日恩义,不忍与故主为敌,就更应该向北去投曹丕。

  借此良机取得曹丕信任,等到执掌大权后再举郡重归孙权,既可全旧主君臣之义,又可立盖世奇功,岂不快哉?”

  潘璋更是愕然。

  这是让我去诈降?刘封会如此好心?

  刘封循循而诱:“我以计间你君臣,本意是促进和谈。

  孙权若是占着江陵不归,这场大战就不会结束,最终得益的也只有北方的曹氏父子。

  你若顾念跟孙权二十余年的恩义,就理当为了江东的未来大局而考虑,而非执着一时小利。

  我衷心的希望潘将军,能慎重考虑我的提议。”

  潘璋沉默。

  虽然明知道刘封不安好心,但刘封的提议却让潘璋不太想拒绝。

  见潘璋沉默犹豫,刘封也没催促。

  不论刘封说得有多么在理,诳潘璋投曹丕的目的都是在制造孙权和曹丕间的争端。

  本质上这是在借鸡生蛋,要用潘璋这只鸡去生出魏吴相争的蛋,最终由刘备一方得利。

  这是刘封在确认潘璋不能返回江陵城后,深思熟虑的决定。

  灵感来源于孟达。

  倘若顺利,潘璋就可成为东吴版孟达,在关键时刻背刺曹魏一刀。

  即便不顺利,丢了三千部曲的潘璋,下场也不会比凌统强多少。

  潘璋没有肯定的告诉刘封是否会去投曹丕,刘封也没再扣押潘璋。

  饮酒后。

  刘封就将潘璋送出了营寨。

  看着往东而走的潘璋背影,寇安国不解问道:“将军为何忽然改了主意?不杀潘璋,恐有后患。不如我悄悄跟上,将其射杀。”

  刘封摇头:“先放而后杀,不义也。

  若我不能夺回江陵城,潘璋生死无关紧要;若我能夺回江陵城,潘璋或有助于今后北伐。

  曹操父子在北方虎视眈眈,不可只顾一时之利而坏了未来大局。”

  寒风吹来,刘封抬头。

  只见天空灰蒙蒙的,有乌云聚集。

  “看这天象,又要下雨了,只是不知,这次是我的天时,还是孙权的天时。”

  刘封伸出手,一片细微的雪针落在掌心。

  “咦,不对。这是,下雪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