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53章
京都一夜之间, 飞鹰旗遍布,此等异象惊动了大部分人。
面对飞扬的旗帜,皇旗上凶悍的雄鹰, 隐而不出的飞鹰卫。
无论是皇族, 世家大族, 还是街头百姓,均是惊疑不定。
而徐久此时还在梦中, 受了伤不能再去城外,他也无需再顶着瞌睡早起。
但谁也没想到,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宫里就来了传旨太监。
徐久被唤醒, 双眼朦胧不知今夕何夕, 就见一名眼生的太监手执圣旨站在面前。
“呃?”徐久一个激灵,清醒了大半儿, “圣旨?”
“陛下体恤。”太监面无表情, 语气生硬地道:“平安侯可不必下拜接旨。”
他像是想速战速决一样, 快速打开圣旨,大声宣读起来。
旨意很简单,就是寥寥数语,大概意思就是:平安侯遭受无妄之灾, 已经给予处置,并赐下一些药材。
徐久看着两托盘药材, 沈默许久才眨眨眼,看来他是遭到厌弃了!
“谢陛下。”徐久趴在床上, 拱了拱手道谢, “多谢赐下的药材。”
传旨太监:“……”
没见过这么道谢的, 但他也没说什么, 心里比徐久更明白这是遭到陛下厌弃。
否则不会下这样的旨意,更不会干巴巴的给两托盘药材,敷衍之意简直昭然若揭。
“平安侯好生养着。”太监一脸严肃地道:“咱家先行告退。”
“哦。”徐久摆摆手,“公公慢走。”
这次银子他也不送了,该花的他花,不该花的那是一文没有。
“没给打赏。”常安捏了捏荷包,“不会回去说坏话吧?”
“说不说有什么打紧。”徐久不在意地道:“就算把我夸出一朵儿来,现在陛下也听不进去。”
他可是惹了他老子娘和胞妹。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陆清川大步进来,看他生无可恋的模样,笑道:“又怕了?”
“没有。”徐久摇摇头,无精打采地道:“怕也没用,还是算了吧。”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徐久现在已经有切身体会。
“那就精神点。”陆清川走到床前,低下头看他,“笑笑不好嘛。”
他喜欢看徐久笑容灿烂,生动活泼的模样,为此陆清川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得。
“不怪庆元帝冷淡。”陆清川道:“他把太后和长公主送到皇陵,这个惩罚是前所未有的严厉,难免会对你不满。”
“皇陵?”徐久惊讶,仰着头看向陆清川,不敢置信地问:“他疯了吗?哪用这种惩罚,做做样子不就行了。”
“哎呀!”徐久拍拍床头,屁股上的疼痛更轻了,笑意盈盈地道:“何至如此呀!本侯何德何能,不过挨几板子罢了,就把尊敬的太后和嚣张大长公主送到那种地方呀!”
他明晃晃的幸灾乐祸,还有嘴里的那些酸话,无不显示他现在高兴的心情。
“飞鹰卫。”徐久竖起大拇指,对陆清川道:“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竟然吓的庆元帝完全不顾亲情,忍心下此狠手,完全出乎徐久的意料。
“这只是一个开端。”陆清川撇撇嘴,剑眉一挑眼中全是不屑,“看着吧,他还有后续动作。”
“什么?”徐久不解,迷茫了一瞬,忐忑地问道:“是要想办法处置我,给太后和长公主出气?”
陆清川:“……”
他哭笑不得,不明白徐久怎么会这么想,但也充分说明徐久心里掩藏的害怕与担忧。
“不会。”陆清川笃定地说:“他也不敢,无论何时庆元帝都不会再打你的主意。”
他坐在床边,大手抚在徐久头上,轻轻揉了几下以示安抚。
“除非他不要名声更不要这个皇位。”陆清川道:“否则他绝不会处置你,还会保你安全无虞。哪怕他再对你冷淡,心中再有不满,也不会动你分毫。”
徐久:“……”
他眼睛一亮,还有这等好事?
“为什么?”徐久抓住他的手,目光灼灼地问:“他难道是千古名君,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嗤。”陆清川嗤笑,不屑地道:“他若爱民如子,就不会坐视不理,置城外那些难民不顾,更不会迟迟不派人赈灾,任凭朝臣一拖再拖。”
那些灾民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能饿死的不知凡几,一名皇帝却能坐的住。
陆清川根本不想给他任何评价。
“好了。”他拍下徐久,“不说这些了。你就安心养伤,其他的不用多想。”
陆清川说完,停顿了一下,眼神认真地问:“现在可还害怕?开心吗?”
“不怕,开心。”徐久笑容灿烂,露出一口小白牙,抓着陆清川的手笑道:“你陪着我,更开心了。”
“好。”陆清川弯唇笑了一下,“就陪着你,哪里也不去。”
“嘿嘿。”徐久眉眼弯弯,看着陆清川傻笑,眨眨大眼睛道:“要是当时你在,我一定不会挨打。”
“只是可惜!”他转而叹息道:“你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有些情况也不允许你留在我身边。”
他的意思是:亲疏有别,有的时候他和陆清川要避嫌,在某些人或事上,两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
但陆清川却是没这么想。
“只要你想。”陆清川低头握着他的手,数着徐久白嫩的手指玩儿,不在意地道:“只要我愿,没人可阻止。”
“我想,当然想了。”徐久趴在自己胳膊上,侧头笑眯眯地道:“你呢?可愿?”
“你想我愿吗?”陆清川与他对视,看着徐久笑盈盈的眼睛,轻笑一声道:“只要你说我就愿。”
……
此刻金殿之上,庆元帝满脸寒霜,冷厉无情的眸光流连在文武百官身上。
众位官员各个谨言慎行,甚至有的低着脑袋眼观鼻鼻观心,一个眼神不敢乱瞟。
气氛压抑让人大气不敢喘。
都怕庆元帝发怒,涉及飞鹰卫的事,哪位帝王都不会有好心情。
那可是头上悬着的一柄利剑。
“宣旨。”庆元帝冷冷地道:“平安侯之事已有定论。”
“是。”大太监立刻站出来,打开圣旨宣读,“奉天诏曰,皇帝诏曰……”
他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文武百官则是各个暗中倒吸一口凉气:陛下够狠!
竟然把生母与胞妹,送去皇陵静思己过,还没有时间限制。
什么时候回来不一定。
“陛下。”御史台一位大人出列,拱手道:“臣以为万万不可,处罚太过。”
“陛下。”又一位大臣站出来,面露不赞同道:“此举万万不可,慈安太后乃陛下生母,母仪天下之一国太后,此番纵然有些许不妥之处,亦不能处罚如此之重。”
关於这一点,朝中大臣倒是出奇一致,全部站出来反对。
这么处置太后,於庆元帝和皇族声誉大大有损,更会遭到天下人评判与耻笑。
“朕意已决。”庆元帝沈声道:“身为皇族,一国太后丶大长公主,更应该谨言慎行遵守礼法,为天下做出表率。”
“理应重重惩处。”
文武百官:“……”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庆元帝为何如此固执,哪怕是重处也不用送去皇陵。
关於平安侯之事,哪怕大长公主言辞行为太过,也就是训斥禁足罚俸罢了。
哪怕是重一点,给予杖责或是降级也可。
何况还有太后,哪怕是下了懿旨,也无需担太大责任。
甚至可以轻描淡写当做无事发生。
庆元帝为何在这件事上固执己见,枉顾亲情各方面影响,出乎意料的这么处置。
“户部。”庆元帝仿佛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说,直接道:“筹集赈灾事宜进行如何?”
“秋收之后即可出发。”户部尚书急忙道:“臣以安排妥当,只待粮食收上来……”
“现在筹集多少?”庆元帝道:“可凑够二十万担?”
“这……”户部尚书语结,迟疑了一下道:“派去北方调集粮草还没回返,还要再等些时日。”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赈灾,哪怕是粮草充足情况下,没有个十天半月的也不能成行。
现在也不过半月之数,没有那么急着出发,户部尚书觉得无大碍也就实话实说了。
“呵!”庆元帝冷笑,“半月有馀,竟然区区几万担粮食没有筹集到,户部真是有心矜矜业业。”
户部尚书:“……”
他老脸一红,庆元帝这话是一点情面没留,直接说到他脸上。
“今日就要筹集到粮食。”庆元帝眸光沈沈,语气冷淡地道:“明日午时之前出发。”
“御史台。”他又点名道:“派巡按御史随行,监督赈灾情况视察灾民窘境,并清查官府开仓放粮事宜。”
庆元帝眼眸一转,落在武官身上,随即点派一名武将带兵随行。
“若是贪污枉法,枉顾灾民性命,一律全部拿下。”
他脸若寒霜,目光狠厉弑杀,看着文武百官冷冷一笑道:“视情况,可就地正法。”
“遵旨。”御史台丶武官齐齐拱手,一脸肃穆地道:“臣定不辱使命。”
户部尚书腿发软,粮仓里现在就十来万担粮食,他去哪再找近十万担?
“陛下。”户部尚书无奈,硬着头皮道:“现在京都粮食紧缺,价格逐渐攀涨,实在是筹集不到二十万担。”
他试着打商量,小心翼翼地道:“十万担先行,秋收后再补齐剩下十万担。”
“那朕还要你们户部干什么?”庆元帝气笑了,“不如亲自把粮食送到你们手里。”
自己一再宽限体谅他们难处,可是这么多日过去却是纹丝不动,他还有必要再给宽限?
“而且区区二十万担,就能救济南方千千万万的百姓?”庆元帝:“你们是要我大庆子民一方灭绝,疆域不存是吗?”
“陛下。”户部尚书“噗通”跪下,急忙叩头道:“臣不敢,臣……”
他话没说完,其他百官也纷纷跪下,口中俱是连连口称不敢。
庆元帝看似责备户部,但是口口声声都是你们,这些老官油子都明白是影射所有人。
“明日出发不得有误。”庆元帝起身,看着跪倒的众位大臣,“秋收后筹集五十万担粮食,再次出发亦不得有误。”
“北方调集的粮草,直接运往南方发放给灾民,朕不许治下百姓对朝廷失望。”
“是。”百官齐齐称是,均看出庆元帝震怒,此事无可转圜馀地。
不想更不敢触这个霉头。
庆元帝转身离开,留下百官一脸苦涩,各个无言站在金殿之上。
“那个……”有人试图打破沈默,“飞鹰卫……飞鹰旗……这事……”
陛下没给交代,这件事难道不用管吗?
“此事休提。”户部尚书一口否决,“各位同僚还是想想粮草的事吧。”
他瞥眼众人脸色,闷声道:“此种情况人人有份,各位还是不要推辞,先完成陛下昭令。”
他们都知道飞鹰卫,主要对应的是皇族,是与庆元帝之间的较量。
与他们这些大臣无关。
为了避讳远离危险,还是闭紧嘴少参合,免得两面不讨好。
“十万担呀!”
“哪有这么多粮食。”
“粮价长了几倍也买不起呀。”
大臣们都不肯走,站在金殿上好像就能让庆元帝看到他们难处,可以收回成命或是宽限时日。
“呵。”户部尚书冷笑,“各位分担一些,又能担起多少,难道是真想去买高价粮食?”
“本官倒是愿意,只是以后银钱之事,各位还是别去户部领取了。”
就一个意思:没钱。
“他娘的。”一个武官爆粗口,“那些奸商真是不让人活,再继续涨下去,京都的百姓都买不起粮食了。”
“咳咳。”一位文官清了清嗓子,低声道:“谈筹集粮食之事,说什么奸商呀,聊正事聊正事要紧。”
自家知道自家事,这位大人家就有粮食铺子,涨价挣暴利的人中也有他一个。
他更知道,这种情况自己不是特例,但是也不能开口揭穿。
只能试图跳过这个话题。
“不行。”这名武官是个暴脾气,他眼睛一瞪,“老子要带兵把这些奸商全部抓起来,让他们挣黑心钱,全部给他们下大狱。”
他说完就要找庆元帝讨要旨意,却被其他官员团团围住,纷纷劝道:“稍安勿躁,那些奸商必然不会放过,但不用全部抓起来。”
“自有办法对付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